全国政协委员何杰:多措并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

最新信息

全国政协委员何杰:多措并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
2024-03-03 23:13:0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四年多以来,大湾区的人员、市场、信息、金融等多方面的交流日趋畅旺通达,进一步实现更高水平的互联互通也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期待。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杰围绕粤港澳大湾区金融互联互通、企业跨境融资方面提交了相关建议。
  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已初步实现覆盖股票、理财、债券、私募、ETF、保险等金融产品的“六个联通”,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取得一定成效。
  但在何杰看来,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还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金融制度型开放的集成性不足且存在不对称情况。具体来看,一方面,“引进来”大多为单个市场管道式开放模式,碎片化现象明显,系统集成性不强,尚未形成对境外资金的吸引合力。另一方面,“走出去”受资本管制等因素而发展缓慢。
  二是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合作缺乏高层级的统筹协调机制,这导致每一项业务试点都需三地金融管理部门各自研究评估后再进行沟通协调,业务试点落地周期长,见效速度慢。
  三是外资金融机构展业发展仍受制约,难以形成“鲶鱼效应”。尽管我国已取消外资持股金融机构的比例限制,但外资获取金融牌照、获得业务许可仍有难度,当前外资金融机构在华规模仅有1%左右,国际化程度不够。
  对此,何杰建议,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大湾区金融发展统筹协调,以更大力度支持外资机构来华展业兴业。
  其中,在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方面,他建议研究支持同一主体参与多种互联互通机制,为投资者提供综合性服务。研究支持境外个人投资者直接投资境内金融市场的方式。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机制,研究将公募REITs、交易所债券产品纳入深港通投资标的范围。推动人民币柜台股票纳入港股通,支持香港推出离岸中国国债期货,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地位。
  针对开放程度不足的情况,何杰建议,充分利用好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大湾区的重大合作平台,探索降低外资金融机构尤其是港澳机构的准入门槛,支持机构在此类区域更加便利地获得业务许可。
  三大举措便利内地企业赴港澳跨境融资
  粤港澳地理毗邻相接,三地经贸活动频繁,再加上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持续提升,大湾区企业跨境融资需求与日俱增,且呈现多元化趋势。据测算,2023年大湾区参与进出口的中小微企业潜在资金需求达7000亿元,预计到2027年将突破万亿规模。然而,大湾区内地企业在赴港澳进行跨境融资仍然不太顺畅。
  何杰指出,当前内地企业跨境融资审核登记手续繁琐、耗时长、成本高;港澳金融机构对大湾区内地企业情况了解不足,影响了对企业的授信。此外,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征信互认和标准尚未统一,信用报告流转也存在困难。具体来看,粤港澳三地金融制度和市场环境存在差异,结合各自信贷业务特点、目标客群等形成了三地不同的征信需求框架及产品。征信服务机构在信息收集、数据加工、信用评价等方面的标准不统一,造成粤港澳三地征信产品不统一。另外,跨境数据流转在操作层面上仍有不少的问题亟待细化,港澳金融机构要想便捷地获取大湾区内地企业征信报告仍然存在困难。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化珠三角九市与港澳全面务实合作,促进资金便捷有序流动,为粤港澳发展提供新动能”。为此,何杰建议,争取大湾区成为企业发行外债审核登记试点区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单个企业1000万美元(或等额外币)以内的企业发行外债审核登记权限下放至省级发改部门,或开设简易快捷通道,便利化外债审核登记手续,缩短时间。
  此外,深化与港澳金融机构合作,加快推进在横琴、前海等区域试点商业银行集团内部数据跨境流动试点,降低港澳金融机构获取大湾区内地企业数据信息的成本。
  何杰还建议,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征信互认,在粤港澳大湾区内试点开展跨境征信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三地信用报告标准互认、征信产品互认,研究设立专门渠道服务于征信报告跨境传输,提升跨境融资信用服务能力,解决跨境融资难题。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免责申明: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

全国政协委员何杰:多措并举提升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

sitemap.xml sitemap2.xml sitemap3.xml sitemap4.xml